2019-07-28

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:你会垃圾分类吗?

...

最近见到驻守小区垃圾房的上海阿姨,总会听到一句发自灵魂深处的拷问:“你是什么垃圾”。

不要误会,她并不是指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,一切都源于上海从7月1日开始实施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。条例规定,对于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,单位可最高罚款5万元。自此,上海进入了垃圾分类的“强制时代”。

一时间,全民进入了学习垃圾分类的空前热潮,甚至连上海话“拎得清”(指会变通,会读空气)都被赋予了新的定义。试想未来,“擅长垃圾分类”可能会列入相亲和面试的标准。

上海作为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,垃圾分类本是环保的好事,却引发了全民吐槽。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分类标准的模棱两可,和制度实施的非人性化。

1、我们的垃圾究竟该怎么分?

上海的垃圾分类共有四类:湿垃圾,干垃圾,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。看似简单的分类却暗藏着许多陷阱。

树叶是湿垃圾,粽叶却是干垃圾;鸡骨头是湿垃圾,猪骨头却是干垃圾;什么,你问狗屎是什么垃圾?对不起,它不属于任何垃圾,你需要把它冲进马桶(狗屎:我连做个垃圾都不配)。垃圾分类的谜之标准简直可以列入当代迷惑行为大赏。

这点小事怎么能难倒上海市民呢,他们将猪作为标准,来辨别垃圾:猪能吃的是湿垃圾,猪不吃的是干垃圾,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,卖了垃圾能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。下次扔垃圾,记得多考虑下猪的感受。

除了针对不同垃圾的细分,垃圾箱也难逃改革的命运。为了防止住户乱扔垃圾,许多小区都把垃圾桶撤了,改为定时投放的垃圾房。垃圾房每日7-9点,17-20点开放,愁坏了一群996的社畜:每天早出晚归,与扔垃圾的时间完美错过。没时间扔垃圾,催生了“代扔垃圾”服务。

上海人民深处水深火热之中,其他城市的小伙伴也不要高兴得太早。因为——其他45个重点城市也将于下半年或明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。

2、扔垃圾大国日本是如何扔垃圾的?

作为邻国的日本,早在40年前开始实施垃圾分类,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。他们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呢?

日本根据都道府县和城市的不同,对垃圾分类的标准也有差异,但大致都分为可燃,不可燃,资源,有害和粗大垃圾五类。

可燃,顾名思义是可以燃烧的垃圾,相当于上海的湿垃圾+干垃圾。所以在这一类的分类上,日本比上海要简单,再也不用纠结骨头是湿垃圾还是干垃圾了。类似镜子,金属,陶瓷等无法焚烧的物品是不可燃垃圾,废电池,灯管,体温计等则是有害垃圾。

资源垃圾包含可回收塑料,纸类及瓶罐,这一类是最让日本人头痛的垃圾。比如喝完的瓶装饮料,需要将瓶身包装撕下,拧下瓶盖,与塑料瓶身分门别类投放。像牛奶盒子之类的利乐包装,需要把残余的牛奶洗净后,拆开压扁,放在通风处晾干。

日本和中国最大的不同,就是粗大垃圾,范围涵盖了大型家具及家电。在中国,找人收购这些垃圾可以得到一些费用补偿,而日本恰恰相反,处理这些垃圾,需要支付高昂的人工费。

首先需要去回收网站登录你想扔的垃圾品种和件数,并预约回收时间。一般来说至少提前两周,如果遇到四月与九月的搬家高峰,至少提前一个月。

预约成功后就要去便利店购买相应价格的垃圾券,贴在垃圾上,在指定的日期时间,放置在指定的场所。晾衣杆300日元,床垫1200日元,桌子1800日元,沙发2500日元…如果要处理的物件太多,当心扔到破产。

和上海一样,日本设定了垃圾扔出的时间,一般为早上6点到8点。由于日本并没有小区的概念,往往是一片街区共用一个投放点,不设垃圾桶,只立一块牌子。为了防止乌鸦啄食,垃圾袋上会铺一层网。

有些严格的地区(例如我曾住过的神户市),要求使用统一规格的垃圾袋,可在超市及便利店购买。

垃圾并不是每天都可以扔的,每一类垃圾都有指定的投放日期。每年年初,居民委员会都会向住户们发放当年的“投放年历”,上面明确标出了每天可以扔的垃圾。比如可燃垃圾一周扔两次,资源垃圾每半个月扔一次,不可燃垃圾一个月扔一次等等。如果乱扔垃圾,最高会被处以1000万日元的罚款甚至判刑。

有计划赴日旅游的小伙伴,看到上述这份“处女座级别”的分类规则不要慌张。如果你住的是酒店,不需要分类(政府也怕外国人不懂规则分错了),酒店会有相关人员回收并统一分类。如果住的是民宿,主人也会事先在房间内设置好几类垃圾桶,只要按照基本的分类规则扔就好。日本的街道不设置垃圾箱,尽量随身带个塑料袋,把垃圾装好带回住所扔。

日本能养成高度的自觉分类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上世纪60年代,日本也曾深受垃圾困扰。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的二噁英令城市的空气指数直线下降,而垃圾处理厂的建造问题,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住民反对运动。解决这一矛盾的源头,就是垃圾分类。

通过垃圾分类,可以人为将产生二噁英的元素分离处理,从而抑制二噁英的产生。部分垃圾还能进行资源回收,循环再利用。90年代初期,日本相继颁布了《容器包装再循环法》、《清扫法》、《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》等相关法律,促使垃圾分类走上正轨。

日本的小学生从小就会在学校的家庭课上学习垃圾分类,并参观垃圾处理厂,生活中也会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,学会自己分垃圾。市民搬到新的街道,在区役所进行住民登记时,都会收到一本厚厚的垃圾分类手册,居民委员会也会定期检查住户的垃圾是否分类正确。

针对留学生,区役所会定期举办分类知识的讲座,并且制作了中英韩等多国语言的手册,解决垃圾分类初心者的困惑。日本将垃圾分类的精髓提炼成了“3R”,即Reduce、Reuse、Recycle,意为减少垃圾、废物利用、资源再生,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社会。

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,在日本垃圾分类得以深入人心,成为了像吃饭睡觉一样理所当然的事情。垃圾分类在未来必定会成为一项全民义务,虽然上海目前执行的规定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,但相信它一定能成为中国垃圾分类的城市标杆。

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共同的家园,今天也请好好分类垃圾哦。

Share the post: